制药废水成分复杂、浓度高、生物毒性强,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难题。高效的制药废水预处理是确保后续生化处理稳定运行、达标排放的关键。预处理的核心目标是去除悬浮物、降解有毒物质、提高可生化性(B/C比),并为生物处理单元提供稳定、均衡的水质。
一、水质均衡调节:稳定水量的缓冲器
制药生产多为批次排水,导致废水水量与水质波动极大。均衡调节是预处理的第一步,也是稳定后续处理效果的基石。
1.调节池作用:通过足够容积的调节池,将不同时段、不同浓度的废水进行混合,有效均化水质、水量,避免冲击负荷对后续生化系统造成毁灭性影响。
2.设计要点:池内通常设置曝气或搅拌装置,既可防止沉淀,又能初步氧化部分易降解有机物,并吹脱部分挥发性物质。
二、物理分离技术:去除固体与浮油
此阶段主要去除废水中的不溶态污染物,保护后续工艺免于堵塞与干扰。
1.格栅过滤:设置细格栅,拦截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、纤维、菌丝碎片及动物毛发等,保护水泵和管道。
2.沉淀与气浮:
①混凝沉淀:针对胶体态有机物和细微悬浮物,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,通过电中和与网捕作用形成矾花,在沉淀池中有效去除。此工艺对SS、色度及部分COD去除效果好。
②气浮工艺:特别适用于含油废水或密度接近水的轻质悬浮物。通过产生微气泡使其附着在污染物上,迅速上浮分离,效率高于沉淀。
三、高级氧化与解毒技术:破解难降解毒素
制药废水中常含有抗生素、溶剂、化学中间体等生物抑制性物质,必须通过高级氧化工艺(AOPs)进行破络、降解,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。
1.芬顿(Fenton)试剂法:经典且经济的高级氧化法。通过H2O2与Fe2+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·OH自由基,能无选择性地降解绝大多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,大幅提高B/C比。
2.臭氧氧化:臭氧(O3)既是强氧化剂又是消毒剂,能有效破坏发色基团(脱色)、降解环状结构化合物并杀菌消毒。常与H2O2联用(O3/H2O2)形成更高效的催化氧化体系。
3.微电解法:利用铁屑和碳粒在酸性废水中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,通过电化学作用破坏污染物分子结构,同时通过铁的混凝沉淀作用协同去除污染物。
四、水解酸化:生物预处理的桥梁
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,是连接物化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的重要桥梁。
作用原理: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,利用水解酸化菌将废水中的大分子、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、醇类等,显著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,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。

总结而言,制药废水预处理绝非单一工艺可以解决,而是一个根据实际水质“量体裁衣”的系统工程。通常采用“均衡+物化分离+高级氧化/水解酸化”的组合工艺路线。精准的预处理如同为后续生物处理系统“扫清障碍、铺平道路”,是整个废水处理流程能否成功、能否经济稳定运行的决定性环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