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北京安力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!
销售咨询热线:
010-82890788
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技术文章 >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解析

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解析

更新时间: 2025-09-24
浏览人气: 81
  制药废水经预处理后,仍残留难降解有机物、盐分及微量毒素,无法直接达标排放或回用。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作为流程的“精加工”阶段,其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去除COD、色度、溶解性盐类及微量污染物,确保出水水质满足严格的环保标准或回用要求。该阶段技术原理高度依赖物化与高级生化过程的结合。
 

 

  一、高级氧化技术(AOPs):自由基的精准狙杀
  高级氧化是深度处理的核心手段,其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活性较强、无选择性的羟基自由基(·OH),矿化或分解顽固污染物。
  1.臭氧催化氧化:臭氧(O3)本身具有强氧化性,但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加速分解产生更多·OH,显著提高对医药中间体、抗生素等物质的去除效率。其反应路径直接攻击有机物分子结构,生成CO2和H2O。
  2.电化学氧化:通过在电极表面发生直接氧化反应或间接产生·OH、次氯酸盐等氧化剂,高效降解含氮有机物及色素,且兼具消毒作用。该技术无需投加药剂,自动化程度高,尤其适合高盐废水。
  3.紫外催化:紫外光激活过氧化氢或Fenton试剂,大幅提升·OH产率。紫外-过硫酸盐体系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对含氮药物分子具特异降解效果。
  二、膜分离技术:分子级别的精密筛分
  膜技术依仗孔径精度实现污染物分离,是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关键技术。
  1.反渗透(RO):利用半透膜及高于渗透压的外力,反向截留溶解性盐、小分子有机物及离子态物质,脱盐率超98%,是实现废水回用的核心保障。其本质是对水分子的提纯。
  2.纳滤(NF):截留分子量200-1000Da的有机物及二价离子,对色度、硬度去除效果优异,运行压力低于RO,常作为RO的预处理或独立用于部分回用场景。
  3.膜污染控制:膜污染是应用瓶颈,需通过预处理、湍流设计、化学清洗及抗污染膜材料予以缓解,保障分离效率与膜寿命。
  三、吸附技术:界面上的捕获与富集
  多孔材料吸附依靠界面作用力实现污染物富集,是深度净化的重要补充。
  1.活性炭吸附:粉末活性炭(PAC)或颗粒活性炭(GAC)凭借巨大比表面和丰富孔隙物理吸附疏水性有机物、色素及嗅味物质,对生化尾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去除效果好。
  2.树脂吸附:特种树脂通过孔道筛分和化学键合作用选择性吸附特定污染物,并可脱附再生,实现资源回收与污染控制双重目标。
  四、协同处理系统:技术集成与智慧化
  实际应用中多采用组合工艺以应对复杂水质:
  1."臭氧-生物活性炭":臭氧将大分子断链为小分子易降解物质,后续活性炭附生长生物膜进一步降解,融合化学氧化、吸附与生物降解三重作用。
  2."UF-RO"双膜法:超滤(UF)作为RO的预处理,去除胶体与悬浮物,保障RO稳定运行,最终产水可达回用标准。
 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不仅是污染治理环节,更是资源化回用与环境风险控制的决胜阶段。通过高级氧化、膜分离和吸附等技术原理的应用,制药废水得以实现从“达标排放”到“再生回用”的跨越,践行绿色制药与循环经济理念。
分享到: